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0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yáng lú  
基本释义:西式火炉。 以煤作燃料,设置铁皮烟筒散发热量并通烟于室外。华山《远航集·头顶露青天》:“张市长 架着我坐上圈椅,给咱们生上洋炉。”
读音: xuān lú  
基本释义:见“宣德炉”。
读音: yù lú  
基本释义:1.亦作“玉鑪”。
读音: tí lú  
基本释义:1.有提梁的香炉。
读音: qì lú  
基本释义:指以煤油做燃料的炊事用的炉子。
读音: zhú lú  
基本释义:亦作“竹罏”。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读音: xūn lú  
基本释义:亦作“薰鑪”。用于熏香等的炉子。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唐 杨炯《和崔司空伤姬》:“粉匣栖餘泪,薰炉减旧烟。”清 唐孙华《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薰炉自剪 粤 香烘,胜赏难期四美同。”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却说这一只独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宫中的薰炉,在 康熙 年间,被 四川 遂宁 张鹏翮 大学士从 北京 琉璃厂 买得,后来带回 成都,施与 青羊宫 的。”
读音: xiǎo lú  
基本释义:一种可移动的烹调家具,顶部有一个或几个炉盘,用煤气或电点燃,但是没有烤箱;亦指带有烤箱的很小炉子。
读音: xíng lú  
基本释义:可以移动的小火炉。
读音: shòu lú  
基本释义:兽形的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