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0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gǔ lú  
基本释义:扇风点燃炉子。王闿运《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方鼓鑪销琐环,未开。有小船视筏下船隙劣容舠,试挤而过。后者从之,竟度二船,遂讙呼曰:‘铁琐开矣!’”
读音: gǔ fēng lú  
基本释义:具有鼓风装置的冶炼炉。多用来炼铜、锡、镍等有色金属,也可以用来炼铁。冶炼炉的鼓风装置也叫鼓风炉。
读音: guān fǎ rú lú  
基本释义: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读音: diàn lú  
基本释义:利用电能产生热量的设备,可分为电弧电炉、电阻电炉、感应电炉等。 用于取暖、炊事以及工业上加热、烘干、冶炼等。
读音: mǎ dīng lú  
基本释义:即“平炉”
读音: dǐng lú  
基本释义:1.亦作“鼎鑪”。
读音: dōng shà xià lú  
基本释义: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读音: huà tiě lú  
基本释义:用于熔化生铁以便铸铁的竖炉,内衬为耐火砖。金属、焦炭和熔剂(如果使用的话)从顶部装入,从靠近底部鼓风。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冲天炉,在小型铸造生产中也用三节炉或搀炉;熔炼优质或特种铸铁时也用反射炉、电弧炉、感应炉等。
读音: zào huà lú  
基本释义:喻天地。语本《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宋 范仲淹《游庐山作》诗:“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鑪。”
读音: huáng lú  
基本释义:见“黄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