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467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gōng jiǔ  
基本释义:因公事酿造之酒。
读音: gōng lǐ  
基本释义:长度单位。 1公里等于1000米。
读音: gōng jīn  
基本释义:1.公家的金钱。
读音: gōng chú  
基本释义: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鉏极。见《左传·定公八年》。
读音: gōng jiàn  
基本释义:请求对方共同鉴察的敬词。 旧时常用为书信套语。
读音: gōng mén  
基本释义:1.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穀梁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 追止太子、梁王 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读音: gōng mén táo lǐ  
基本释义:对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的尊称。《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读音: gōng wéi  
基本释义:指科举考场。
读音: gōng chú  
基本释义: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而除丧服。 《北史·魏高祖孝文帝纪》:“葬 文明太皇太后 於 永固陵。甲戌,车驾謁 永固陵。羣臣固请公除,帝不许。”《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於是诸王公皆诣闕上表,‘请时定兆域,及依 汉、魏 故事,并太皇太后终制,既葬,公除。’”胡三省 注:“公除者,以天下为公而除服也。”《旧唐书·代宗纪》:“朕遘此閔凶,攀号罔极,公卿固请,俾听朝务,斩焉縗絰,痛贯心灵,岂可便议公除,遽移谅闇。”
读音: gōng xū  
基本释义:公共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