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16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ū diàn  
基本释义:都邑郊外之地。
读音: dū jī  
基本释义: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晋 皇甫谧《<三都赋>序》:“而却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唐 白居易《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 山 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唐 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读音: dōu jiān  
基本释义:1.官名。三国 时称内侍官。《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又以黄门 张当 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读音: dōu shèng pán  
基本释义:盛放文具的器皿。
读音: dōu mù  
基本释义:纲目,纲要。
读音: dū du  
基本释义:古代官名。魏晋以 后大都督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都督是地方军政长官。明代置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清初废。辛 亥革命时各省曾设都督,是省的最高军政官职。
读音: dōu zhī  
基本释义:1.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 唐 孙棨《北里志·郑举举》:“同年 卢嗣业 诉醵罚钱,致诗於状元曰:未识都知面,频输復分钱。”原注:“由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
读音: dōu jì táng  
基本释义:为纪念众多死难者而建的祭奠大厅。
读音: dū zào  
基本释义:蒸炊用的大灶。《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 元凤 元年,燕王 宫永巷中豕出圂,坏都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颜师古 注:“都灶,烝炊之大灶也。”
读音: dōu guǎn  
基本释义:1.总管,管家。《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 灵隐寺 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水浒传》第六一回:“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 李 名 固 ……因见他勤谨,写的算的,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行至相府门前,远远望去,只见 严都管 正在当中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