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6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lì zèng  
基本释义:循例赠予官爵。指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已去世的父祖辈。详“例授”。
读音: yǔ lì  
基本释义:用语的惯例。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缓例》:“昭 十六年《左传》:‘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急言之,则是‘比耦以艾杀此地’耳。乃以‘比’上更加‘庸次’二字,杜 注遂训为用次更相从耦耕矣。皆由不达古人语例故也。按《方言》曰:‘庸、恣、比、侹、更、迭,代也。’庸、恣、比三字,即本《左传》。恣与次通。”
读音: shǐ lì  
基本释义:1.史书的体例。《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唐 孔颖达 疏:“丘明 采合旧语以发明史例。”唐 刘知几《史通·序例》:“邓 孙 已下,遂躡其踪,史例中兴,於斯为盛。”《明通鉴·义例》:“年经月纬,此史例之大纲。”
读音: wén lì  
基本释义:文章的条例或范例。
读音: lì shēng  
基本释义: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
读音: wǔ lì  
基本释义:指《春秋》在行文上隐寓褒贬的五种体例。即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见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读音: xuǎn lì  
基本释义:选任官吏的成规。
读音: wǎng lì  
基本释义:先例。
读音: dà lì  
基本释义:通则;通例。
读音: shí lì  
基本释义:实际的例子: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