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27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jí zhàng  
基本释义:谓登记户口、田地、赋税等的簿册。
读音: nóng jí  
基本释义:农业户籍。
读音: mín jí  
基本释义:居民的户籍。亦指有户籍的居民。《南齐书·郁林王纪》:“宜从荡宥,许以自新,可一同放遣,还復民籍。”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卷二:“东汉 之定民籍,颇若劳扰,今之造户口簿,却不如此也。”《宋史·尹洙传》:“今边鄙虽有乡兵之制,然止极塞数郡,民籍寡少,不足备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所至视民籍差等,有不如式者,惩革之。”清 代将不属军、商、灶籍的各色人编入民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
读音: tóng jí  
基本释义:同一户籍的人。指家人。《通典·刑二》:“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
读音: jí shū  
基本释义:谓用书籍代替卧席。喻迷于诗书之中。
读音: zhǔ jí  
基本释义:1.主掌册籍。 明 沉德符《野获编·徵梦·甲戌状元》:“﹝ 杏源 ﹞云顷梦为 都城隍 摄去,大怒见詰,汝何人,敢以淫媟事上瀆。亟呼主籍者检其禄,则註定甲戌科状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年七十九岁。”
读音: shì jí  
基本释义:1.魏 晋 南北朝 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 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读音: shì jí  
基本释义: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宋 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舜钦 年将四十矣,齿摇髮苍,纔为大理评事,廩禄所入,不足充衣食。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明 汪廷讷《狮吼记·廷荐》:“但得故人通仕籍,不辞千里走风尘。”清 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早登仕籍早归田,正值重熙极乐天;才短愧无经世用,时清惟有作诗传。”
读音: pǔ jí  
基本释义:即谱系。
读音: shēng jí  
基本释义:旧谓登记投生者的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