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409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tiān jí  
基本释义:先天的疾病。 《穀梁传·昭公二十年》:“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庙。”唐 孟郊《劝善吟·醉会中赠郭行馀》:“瘦 郭 有志气,相哀老龙钟……视听互相隔,一身且莫同,天疾难自医,诗癖将何攻。”
读音: yīng jí  
基本释义:缠绵疾病;患病。《后汉书·党锢传·李膺》:“道近路夷,当即聘问,无状婴疾,闕於所仰。”南朝 宋 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同学婴疾,振锡万里相救。”宋 司马光《上皇帝书》:“先帝天性宽仁,重违物意,晚年婴疾,厌倦万几。”明 宋濂《渊颖先生碑》:“予自婴疾以来,何药不尝,而势革若此,今岁殆不起耶。”
读音: mǐn jí  
基本释义:快速;敏捷。
读音: qǐ jí  
基本释义:1.病中起用,以表对其人的重视。北周 庾信《正旦上司宪府》诗:“枚乘 还起疾,贡禹 遂弹冠。”倪璠 注:“《汉书》曰:‘梁 客皆善属词赋,乘 尤高。孝王 薨,乘 归 淮阴。武帝 自为太子闻 乘 名,及即位,乘 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徵 乘,道死。’”
读音: ruò jí  
基本释义:1.衰弱多病。
读音: láng jí  
基本释义:1.昏乱;糊涂。
读音: shān jí  
基本释义:1.疟疾。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宋 钱愐《钱氏私志》:“明节 刘后,一时遭遇,宠倾六宫,忽苦痁疾。”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五:“去年冬末得痁疾,绵歷三时。”清 唐孙华《余与匪莪侍御同日病疟戏简》诗:“胡为八月朔,痁疾并时作。”原注:“痁,疟也。”
读音: shì jí  
基本释义:佛教语。谓佛菩萨及高僧得病。唐 刘轲《<大唐三藏大遍法师塔铭>序》:“﹝ 玄奘 ﹞自示疾至於昇神,奇应不可殫纪。”宋 赞宁《宋高僧传·感通一·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 景龙 ﹞四年庚戌,﹝ 僧伽 ﹞示疾。勑自内中往 荐福寺 安置。三月二日儼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
读音: yù jí  
基本释义:犹患病。《左传·昭公四年》:“﹝ 穆子 ﹞田於 丘蕕,遂遇疾焉。”《南史·蔡廓传》:“尚书令 傅亮 率百官奉迎,廓 亦俱行,至 寻阳,遇疾不堪前。”宋 叶适《郑仲酉墓志铭》:“而君亦已先遇疾,遂卒官下。”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四回:“会 毅 在任遇疾,郗僧施 劝 毅 上表,乞调 藩 为副帅。”
读音: piāo jí  
基本释义:1.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