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狼疾

[láng jí]  

狼疾 基本解释

[lángjí]

1.昏乱;糊涂。

2.指致命的疾病。

3.指残疾。

狼疾 详细解释

  1. 昏乱;糊涂。

    《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赵岐注:“谓医养人疾,治其一指而不知其肩背之有疾,以至於害之,此为狼藉乱不知治疾之人也。”宋叶适《<龙川集>序》:“使同甫晚不登进士第,则世终以为狼疾人矣。”清黄遵宪《自治》诗:“汝非狼疾人,奈何不自治?”

  2. 指致命的疾病。

    宋王安石《上时政书》:“《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宋王安石《上凌屯田书》:“俞拊,疾毉之良者也。其足之所经,耳目之所接,有人於此,狼疾焉而不治,则必欿然以为己病也。”

  3. 指残疾。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扶女入室,面如尘土,血淋衿袖;验其手,则右拇断矣……女曰:‘狼疾之人,不能操箕帚矣。当别为贤仲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