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者查询 | 按朝代查询 | 按标签查询

山市

【作者】蒲松龄 【朝代】
译文对照

奂山山市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与他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想起近处没有这寺院。没过多久,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的瓦,翘起的屋檐,这才明白是“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六七里,竟然变成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尘土之大无边无际,城市隐隐约约罢了。不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一切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不可见。

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分不出它的层次了。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屋舍;突然像拳头、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与尘世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又叫“鬼市”

山市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与他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想起近处没有这寺院。没过多久,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的瓦,翘起的屋檐,这才明白是“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六七里,竟然变成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尘土之大无边无际,城市隐隐约约罢了。不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一切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分不出它的层次了。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屋舍;突然像拳头、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与尘世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又叫“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