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 "组词两个字的词语,共有50个组词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tiáo gēng  
基本释义:羹匙。
读音: shí gēng  
基本释义:指羹汤一类食物。
读音: shé gēng  
基本释义:用蛇肉所作之羹。前蜀 贯休《送人之岭外》诗:“小店蛇羹黑,空山象粪枯。”宋 朱彧《萍洲可谈》:“广南 人食虵,市中鬻蛇羹。”
读音: ròu gēng  
基本释义:用肉作成的浓汤。《汉书·王莽传下》:“莽 闻城中飢饉,以问 业。业 曰:‘皆流民也。’乃市所卖粱飰肉羹,持入视 莽 曰:‘居民食咸如此。’莽 信之。”《后汉书·刘宽传》:“夫人欲试 宽 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飜污朝衣。”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人生夜叉》:“﹝夜叉﹞后遇持肉羹者,即飞出夺而食之。”
读音: nián gēng  
基本释义:过年时吃的羹汤。 明 杜岕《元旦》诗:“称心分岁火,绕膝送年羹。”
读音: fēn gēng  
基本释义:借指父子不和,没有情义。《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六年》:“夫孝於其亲,岂不慈於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明 沉德符《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以此避地,未知信否。”参见“分我杯羹”。
读音: dòu gēng  
基本释义:1.用豆粉加水及调料煮或蒸成的糊状食品。
读音: hé gēng  
基本释义:为羹汤调味。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原指盐多则咸,梅多则酸,盐梅适当,就成和羹。后用以比喻大臣辅佐帝王综理朝政。
读音: tài gēng  
基本释义:大羹。
读音: lí gēng  
基本释义:用藜菜作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