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 "组词两个字的词语,共有182个组词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zhǐ qǔ  
基本释义:征收索取;征求取得。 《南史·陈纪下·后主》:“税江税市,徵取百端。”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明年冬,秋帆先生 来抚 齐 鲁,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群籍,徵取全省碑刻搨本。”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谋害法不得行,改取废立法,宣称‘帝久病不能君天下’,密电南省各总督抚,征取同意。”
读音: yì qǔ  
基本释义:用正当手段取得报酬或利益。
读音: tǎo qǔ  
基本释义:意指索取。
读音: tǐ qǔ  
基本释义:体会。
读音: yí qǔ  
基本释义:遗弃,不取。
读音: tú qǔ  
基本释义:谓无功取禄。
读音: zhàn qǔ  
基本释义:争取;夺取。
读音: zhū qǔ  
基本释义:惩罚收治。
读音: zhào qǔ  
基本释义:导致;引来。
读音: zé qǔ  
基本释义:索取。 宋 苏辙《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臣乞指挥发运司:今后诸道转运司出限不到米,依旧以发运司所糴米代发上京,而不得於诸道责取。”《明会要·刑二·决断》:“嘉兴 通判 庞安 获鬻私盐者送京师,而以盐赏获者。户部以其违例,罚赏盐入官,且责取罪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班 超回 来后不几年,北匈奴 统治者又进入 西域 地区,向 西域 各国限期责取欠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