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2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xiǎng liáng  
基本释义:送军粮。
读音: yì liáng  
基本释义:旧时施舍贫民的粮食。
读音: yuè liáng  
基本释义:1.亦作“月粮”。古代每月支给兵丁的口粮。唐 陆贽《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请贷贮粟以充将士月粮。”《宋史·兵志八》:“凡军士,边外率分口券,或折月粮,或从别给。”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军丁月粮先年月头给放,不过初五,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一》:“都 燕 而后,岁漕四百万石,十有二总领卫一百四十旗,军十二万六千八百人,轮年值运,有月粮,有行粮,一人兼二人之食。”
读音: xué liáng  
基本释义:1.指求学的费用。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气义》:“郭代公 年十六,入太学,与 薛稷、赵彦昭 为友。时有家信至,寄钱四十万,以为学粮。”
读音: shèng liáng  
基本释义:成粮。指无需加工即可食用的粮食。盛,通“成”。
读音: lù liáng  
基本释义:即禄米。
读音: zhāi liáng  
基本释义:供僧道用的食粮。
读音: lù liáng  
基本释义:指旅途中备用的食粮。
读音: zhài liáng  
基本释义:明 初征收军队给养的名目之一。
读音: wǎ liáng  
基本释义:1.亦作“瓦粮”。旧时僧人化缘,借口建造寺院或斋供僧食,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