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30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lù gōng  
基本释义:1.录尚书事的敬称。《南齐书·海陵王纪》:“宣城王 辅政,帝起居皆諮而后行。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録公命,竟不与。”《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并録尚书事”元 胡三省 注:“光武 不任三公,事归臺阁,惟録尚书事者权任稍重,自是迄于 齐 梁,谓之録公。”
读音: fǔ gōng  
基本释义:1.六朝时王府僚属称其主为府公;唐、五代 时,官府幕僚沿旧习,称节度使、观察使为府公。《晋书·贾充传》:“果见 充 行至一府舍,侍卫甚盛。府公南面坐,声色甚厉。”唐 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诗:“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醉后狂。”
读音: róng gōng  
基本释义:亦作“戎工”。兵事。
读音: fù gōng  
基本释义:妻父。
读音: fū gōng  
基本释义:亦作“肤功”。大功。
读音: nǎi gōng  
基本释义:对人自称的傲慢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汉书·张良传》:“汉王 輟食吐哺,駡曰:‘竖儒,几败迺公事!’令趣销印。”
读音: zhǔ rén gōng  
基本释义:指文艺作品中的中心人物。
读音: lǎo gōng gong  
基本释义:1.小孩子称呼年老的男人。
读音: qìng jia gōng  
基本释义:称儿子的丈人或女儿的公公。
读音: róng guó gōng  
基本释义:属公爵,中国历史上的荣国公很多,特别是明朝有至少3位荣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