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结尾的组词,共有183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róng yí  
基本释义:容貌和仪表;容貌举止。
读音: rú yí  
基本释义:按照仪式。
读音: mǔ yí  
基本释义:1.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唐 杜牧《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明 张煌言《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读音: nèi yí  
基本释义:谓可为天下懿范的后妃言行。
读音: qiān yí  
基本释义:越礼,违失礼仪。
读音: sān yí  
基本释义:1.礼之三仪。 汉 刘向《说苑·脩文》:“﹝曾子曰﹞:‘礼有三仪,知之乎?’对曰:‘不识也。’曾子 曰:‘坐,吾语汝:君子脩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脩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脩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
读音: qián yí  
基本释义:1.天道;天纲。
读音: shū yí  
基本释义:1.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
读音: shū yí  
基本释义:女官名。 晋武帝 置。宋、齐、梁、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宋书·后妃传序》:“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宋 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明皇 开元 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 事也。国初亦省。《宋朝会要》云: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读音: shù yí  
基本释义:奉师的酬礼。束,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