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在中间的组词,共有118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qiē cǎo dāo  
基本释义:铡刀。
读音: máo cǎo zhǐ  
基本释义:用稻草或破布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纸。质地粗糙。
读音: mǎng cǎo tāng  
基本释义:组成:莽草1两,藁本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地榆1两,谷精草1两,生干地黄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蜂窝1枚(大者细锉)。
读音: rù cǎo wù  
基本释义:五代 前蜀 禁止珍奇之物出口,其粗劣之物入中原,谓之“入草物”。《新五代史·唐臣传·李严》:“初, 庄宗 遣 严 以名马入 蜀 ,市珍奇以充后宫。而 蜀 法严禁以奇货出 剑门 。其非奇物而出者,名‘入草物’。”参阅《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读音: qīng cǎo dòng  
基本释义:峒名。峒在 青草山 上。宋 真德秀《少保成国赵正惠公墓志铭》:“会 黑风峒 罗世传 寇钞 郴 衡 间,而峒近 吉 之 龙泉 ……明年夏,青草峒 寇作,亟遣兵平之。”亦省称“青草”。宋 刘克庄《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词:“黄纸红旗喧道路,黑风 青草 空巢穴。”
读音: lóng cǎo shū  
基本释义:即龙爪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百体中有悬针书……龙草书、狼书、犬书、鸡书。”参见“ 龙爪书 ”。
读音: lǜ cǎo rú yīn  
基本释义: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读音: dǎ cǎo jīng shé  
基本释义: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读音: zhǎn cǎo chú gēn  
基本释义:也说剪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读音: fēng chuī cǎo dòng  
基本释义:比喻轻微 的动荡或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