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4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lǜ zhǔn  
基本释义:古人奏乐时,用以测定声调高低、使发音准确无误的乐器。
读音: lǜ qiē  
基本释义:切合格律。
读音: lǜ dòng  
基本释义: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脉搏在~。天体~不已。古城伴着现代化的~呈现出新的面貌。
读音: lǜ bó shì  
基本释义:官名。古代教授法律和保管法律典籍的官员。始置于 三国 魏明帝 时,至 元 代废除。
读音: lǜ lì  
基本释义:亦作“律歷”。亦作“律厤”。指乐律和历法。
读音: lǜ lì  
基本释义:见“律历”。
读音: lǜ lǚ  
基本释义: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各管的管径相等)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做“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做“吕”。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读音: lǜ zuò  
基本释义:亦作“律座”。见“律座”。
读音: lǜ táng  
基本释义:僧徒坐禅修戒的佛堂。
读音: lǜ xué  
基本释义: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晋 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后秦 姚兴 设律学于 长安,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隋 律学隶大理寺,唐 宋 律学隶国子监。《晋书·石勒载记下》:“参军 续咸、庾景 为律学祭酒。”《新唐书·百官志三》:“﹝律学﹞律令为顓业,兼习格式法例。隋,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 初,隶国子监。”《宋史·选举志三》:“律学。国初置博士,掌授法律。熙寧 六年,始即国子监设学,置教授四员。凡命官、举人皆得入学,各处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