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16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lǐ jié  
基本释义: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读音: lǐ jié shèn jù  
基本释义:礼节十分怠慢,傲慢。倨,傲慢。
读音: lǐ huā  
基本释义:在盛大节日的晚上为表示庆祝而放的焰火。
读音: lǐ fàn  
基本释义:谓礼节容仪足以示范于人。
读音: lǐ yī  
基本释义: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左传·哀公七年》“大伯 端委以治 周 礼”晋 杜预 注:“端委,礼衣也。”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千官云拥御楼时,朝服纷纷换礼衣。”《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苏子瞻 ﹞自称为 东坡居士,身上礼衣皆用茶合布为之。”
读音: lǐ zhuāng  
基本释义:礼衣;礼服。
读音: lǐ ràng  
基本释义:礼貌地谦让:互相~。在人行横道处,机动车应~行人。
读音: lǐ ràng wéi guó  
基本释义:治理。 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读音: lǐ xùn  
基本释义:有关礼仪的教育训导。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年始志学,家门礼训,皆折衷於公。”《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读音: lǐ jì  
基本释义: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