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以" "开头的组词,共有171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kē zhé  
基本释义:亦作“科适”。 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史记·大宛列传》:“置 居延、休屠 以卫 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张守节 正义:“音讁。张晏 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武帝 天汉 四年,发天下七科讁出 朔方 也。”按,《汉书·武帝纪》作“科讁”。汉 桓宽《盐铁论·击之》:“甲士死於军旅,中士罢於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徵发极矣。”明 文徵明《顾春潜先生传》:“一切科讁,凡以瘠民裕上者,悉蠲放之。”
读音: kē gòng  
基本释义:1.科举制度中,府州县举荐人才进入国子监习业,谓之“科贡”。后亦泛指科举。
读音: kē zé  
基本释义:处罚。
读音: kē xiǎn  
基本释义:露头跣足。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方伯公遗事》:“先祖 方伯公,年九十餘,读书排纂不輟,虽盛夏,衣冠危坐,未尝见其科跣。”《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汪梅湖《田家杂咏》:“科跣各真率,貌简情乃亲。”参见“科头跣足”。
读音: kē chē  
基本释义:裸露无盖饰的车。
读音: kē shū  
基本释义:缴纳赋税。 宋 范成大《送同年万元亨知阶州》诗:“十年 关 陇 困科输,圣德如天尽扫除。”
读音: kē jìn  
基本释义:谓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
读音: kē shì  
基本释义:见“科讁”。
读音: kē dào  
基本释义:1.指科道官。 明 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
读音: kē dào guān  
基本释义:明 清 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