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182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āng lú  
基本释义:1.面对火炉。
读音: gāo lú  
基本释义:从铁矿石提炼生铁的熔炼炉,直立圆筒形,内壁用耐火材料砌成。由顶上的开口装料(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等),铁水从靠近炉底的口流出。
读音: gāo lú shòu mìng  
基本释义: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读音: gāo lú  
基本释义:薰炉。 《文选·江淹<休上人别怨>诗》:“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李善 注:“鑪,熏鑪也。取其芬香,故加之膏。”
读音: xuān dé lú  
基本释义:明 朝 宣德 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 明 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鑪”。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后人评宣炉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经纸色为最。”《颜氏家藏尺牍·程处士邃》:“宣鑪所重别真伪。美式非所急。世之罕物,岂能求全?”《恨海》第九回:“鹤亭 见他两天不回,有点疑心,到书房里一看,桌上放着一个心爱的宣德炉没了。”鲁迅《呐喊·阿Q正传》:“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捡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 观音娘娘 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读音: lú dǐ  
基本释义:冶炼银铅的一种脚料。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密陀僧》。
读音: dì lú  
基本释义: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垫垒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读音: lú jù  
基本释义:炉子及烟筒、拐脖儿、拔火罐等用具。
读音: gǔ lú  
基本释义:扇风点燃炉子。王闿运《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方鼓鑪销琐环,未开。有小船视筏下船隙劣容舠,试挤而过。后者从之,竟度二船,遂讙呼曰:‘铁琐开矣!’”
读音: gǔ fēng lú  
基本释义:具有鼓风装置的冶炼炉。多用来炼铜、锡、镍等有色金属,也可以用来炼铁。冶炼炉的鼓风装置也叫鼓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