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75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tū lǐ  
基本释义:1.金朝地方司法官名。
读音: lǐ hàn  
基本释义:1.指里门。 《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顺 与 光武 同里閈,少相厚。”李贤 注:“閈,里门也。”《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閈对出,比屋连甍,千廡万室。”刘逵 注:“閈,里门也。”
读音: lǐ xiàng  
基本释义:1.谓面朝里。
读音: xū lǐ  
基本释义:里胥。乡里小吏。
读音: lǐ lǚ  
基本释义:指乡里群众。 《左传·昭公三年》:“﹝ 晏子 ﹞辞曰:‘……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杜预 注:“旅,众也。”唐 权德舆《开州刺史新宅记》:“工徒不劳,里旅不烦。”一说为司里,即里中主事者,其职掌卿大夫之家宅。参阅《左传·昭公三年》杨伯峻 注。
读音: lǐ xuǎn  
基本释义:古代中央命地方选荐人才的制度。
读音: lǐ quān  
基本释义:有弯道的跑道中的内圈。
读音: lǐ pái  
基本释义:明 代赋役法,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轮流由里长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税;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轮值充当的里长,称“里排”。清 初仍之。明 沉榜《宛署杂记·马政》:“宛平 地亩与各衙门什伍犬牙。民贫,驾言餘地,售之贵介;里排不敢问,则为逃絶。而册载虚数,实犂然如旧。”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催徵花户钱粮,惟凭里长;而里甲之总催,又有轮充排年。其里排,往往地方猾棍、熟惯衙门者钻充,或在城之豪蠹包揽。”参阅《明史·食货志一》、《清史稿·食货志二》。
读音: lǐ liè  
基本释义:指朝班。
读音: lǐ xué  
基本释义:古代乡里间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