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5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tí kè  
基本释义:题字刻石。
读音: míng kè  
基本释义:明 代刻印的书。唐弢《晦庵书话·藏书家》:“一九四五--四八年间,一部极普通的 明 刻,如果有个‘陶陶室’钤记,几行‘复翁’题跋,要价马上高到黄金几十两。”
读音: kè shū  
基本释义:刻版印书。清 赵翼《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王阮亭 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清 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周祖谟《<鉅宋广韵>前言》:“南宋 闽 中刻书事业极盛。”
读音: qīng kè  
基本释义:清严苛刻。
读音: kè qī  
基本释义:谓割开漆树皮,使漆液流出。
读音: yí kè  
基本释义:指前朝遗下的刻本。
读音: kè mù  
基本释义:1.在木质器物上雕刻。汉 王充《论衡·自然》:“宋 人或刻木为楮叶者,三年乃成。”
读音: zhuàn kè  
基本释义:撰写而勒刻。
读音: sòng kè  
基本释义:指 宋 代刻印的书籍。
读音: shùn kè  
基本释义: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