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434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jìn shēn  
基本释义:囚禁人身。 《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七年》:“若军士陵忽府县,禁身以闻,委御史臺推覆。”胡三省 注:“禁身者,囚禁其身。”
读音: jìn tíng  
基本释义:1.亦作“禁廷”。 犹宫庭。晋 干宝《搜神记》卷七:“禁庭尊秘之处,今贱人竟入,而门卫不觉者,宫室将虚,下人踰上之妖也。”《旧唐书·韦温传》:“寻知制誥,召入翰林为学士,以父职禁廷,忧畏成病,遗诫不令居禁职,恳辞不拜。”明 吴承恩《元寿颂》:“石麓 李公,擢自翰苑,首居春卿,内直禁廷,光晋宫保,睿眷时篤,宸恩日深。”《三国演义》第三回:“植 素知 董卓 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
读音: jìn zhù  
基本释义:亦作“禁驻”。制约;约束;制住。
读音: jìn shān  
基本释义:犹封山。禁止进山砍伐、放牧等。
读音: jìn shēng  
基本释义:植物名。 石斛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读音: jìn wǎng  
基本释义:谓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 《汉书·刑法志》:“姦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罔寖密。”宋 曾巩《知州制》:“然破觚以为圜,斲雕以为朴,禁罔疏阔,而吏治蒸蒸,不至于姦,犹为近古。”清 顾炎武《井中心史歌》序:“悲年运之日往,值禁罔之逾密。”
读音: jìn nèi  
基本释义:1.藏纳。 谓不轻易表露。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是故人主之大守,在於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喜怒必当义乃出,若煖清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
读音: jìn lú  
基本释义:见“禁庐”。
读音: jìn sī  
基本释义:指主管防禁之事的部门或官员。 《后汉书·百官志一》:“稟假掾史主稟假禁司。”《陈书·陈方泰传》:“又率人仗抗拒,伤损禁司,为有司所奏…… 方泰 初但承行淫,不承拒格禁司。”《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制: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晃 好武饰,及罢 南徐州,私载数百人仗还 建康,为禁司所觉,投之 江 水。”胡三省 注:“禁司,主防禁诸王。”
读音: rù jìn  
基本释义:进入禁止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