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700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dào dé  
基本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读音: dé dào  
基本释义:得道,获道。德,通“得”。
读音: dào dé jīng    
基本释义:1.书名,即《老子》,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读音: dào dé fǎ  
基本释义:道德法的思是对道德法的尊敬之情。
读音: rén yì dào dé  
基本释义: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读音: zhí yè dào dé  
基本释义: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基本要求是:向社会负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读音: dào dé wén zhāng  
基本释义: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读音: zhì dé yào dào  
基本释义: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邢昺 疏:“言先代聖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約之道,以順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敏(田敏)以印本五經遺 從誨,從誨 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 相行 鞅 術,至德要道弗踣焉。”
读音: dào dé jiào yù  
基本释义: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 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读音: dào dé tiān zūn  
基本释义:道教三清尊神之一。 即被尊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据称由“冥寂玄通元”(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沌中产生的三元气之一)所化生。居于天界大赤天“太清”仙境。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为三洞教主。道教宫观多有供奉,塑像持扇(或如意),象征万物化生之“太初”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