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365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lán wěi  
基本释义:酒巡至末座。
读音: lán wěi  
基本释义:盲肠下部突出的小管。 下端游离,形如蚯蚓,叫蚓突。人的阑尾长短不等,一般长7—9厘米。管壁较厚而管腔细小,容易阻塞,引发炎症。
读音: wěi liú shì yàn  
基本释义:尾流状态的测量。
读音: lóng wěi  
基本释义: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汉 张衡《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
读音: lóng wěi yàn  
基本释义:砚名。用龙尾石制成的砚。产 江西省 婺源县。为砚中之上品。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一:“李后主 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 墨,龙尾砚,三者为天下冠。”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道二年贡砚铭》:“盖 宋 人本重龙尾砚,故岁取以充贡篚。”
读音: lóng wěi shí  
基本释义:石名。产于今 江西省 婺源县 龙尾山。乃制上品砚之材料。
读音: wū lóng wěi  
基本释义:梁上壁间的倒挂烟尘。以形似得名。可入药。
读音: lóng wěi gǔ  
基本释义:龙尾骨就是脊椎的最后一条骨头,脊椎形状似龙,龙尾骨在肛门的上方。
读音: lóng wěi yán  
基本释义:即龙尾石。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道二年贡砚铭》:“明道 二年,岁办龙尾严罗纹砚壹样拾卓。”参见“龙尾石”。
读音: tà lóng wěi  
基本释义:亦作“蹋龙尾”。 龙尾 是 唐 代朝堂 含元殿 侧的走道,踏龙尾谓行走 龙尾道 上。意谓受到皇帝器重,而居显要之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