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包含有" "字的组词,共有896个词语 点击查看词语解释
读音: píng yú  
基本释义:清 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 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清 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乾隆 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乾隆 二年,四川省 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餘,犹在正供之外。”
读音: zhuān píng  
基本释义:公平。
读音: píng qiǎn  
基本释义:平庸肤浅。
读音: qià píng  
基本释义:谓协和安定,天下太平。
读音: píng yī  
基本释义:见“平一”。
读音: píng xiǎo  
基本释义:犹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读音: píng yān  
基本释义:谓漫地而起的烟雾。
读音: shì píng  
基本释义:1.谓市场物价稳定。 《周礼·地官·司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汉 郑玄 注:“陈犹列也。辨物,物异肆也。肆异则市平。”孙诒让 正义:“物各异肆则种别相校,易以定其功沽而价不至腾跃,故市得其平。”
读音: xiāo píng  
基本释义:消除,平息。
读音: píng sǎ  
基本释义:遍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