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义仓

[yì cāng]  

义仓 基本解释

[yìcāng]

旧时地方上为防备荒年而设置的公益粮仓。

义仓 详细解释

  1. 隋以后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

    《隋书·长孙平传》:“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閭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宋曾巩《本朝政要策·义仓》:“使岁穰,输其餘;岁凶,受而食之:故义仓之法自此始。长孙平修之,隋以富足。”《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官府看不过,开发义仓,賑济百姓。”王闿运《储玫躬传》:“譬喻州人,积穀设义仓,以待非常。”

义仓 详细释义

义仓,旧时各地汉族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是在隋开皇五年创立的,是一种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义仓又有社仓之说,隋朝时期,由于仓库设在“闾巷”,由“社司”管理,所以也叫做“社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