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知州

[zhī zhōu]  

知州 基本解释

[zhīzhōu]

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暂行统治一州的称“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明清两代为州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

知州 详细解释

  1. 官名。

    宋初鉴于五代藩镇之乱,留居诸镇节度于京师,而以朝臣出守列郡,称“权知某军州事”,意为暂行主管某军州兵政、民政事务。其后文武官参为知州军事,总理郡政,省称曰知州。明清因之,并定知州为官名。《宋史·徽宗纪四》:“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他身上原有一个州同,就此加捐一个知州,又捐了一个十成花样,归部銓选。”

知州 详细释义

知州中国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