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天坛

[tiān tán]  

天坛 基本解释

[tiāntán]

北京市名胜古迹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是一个以圜丘和祈年殿为主的精美、完整的古建筑群。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现辟为天坛公园。

天坛 详细解释

  1. 封建帝王祭天的高台。

    《宋书·礼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坛。”《南齐书·礼志上》:“郊为天坛。”

  2. 王屋山的绝顶,相传为黄帝礼天处。

    唐杜甫《昔游》诗:“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仇兆鳌注:“王屋山絶顶曰天坛。”宋陈师道《谈丛》卷十八:“王屋天坛,道书云黄帝礼天处也。”

  3. 指北京的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之处。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封建时代祭祀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