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弦索

[xián suǒ]  

弦索 基本解释

[xiánsuǒ]

1.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唐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唐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

2.金元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明沉宠绥有《弦索辨讹》三卷。

3.絃索:同“弦索”。1.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唐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宋周邦彦《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参见“弦索”。

4.弹奏弦乐。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絃索花奴手。”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响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惠雅善歌,絃索倾一时。”

5.金元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於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絃索。”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双珠之崑腔,润宝之絃索,并有盛名。”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明清两朝,南曲为盛,中清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絃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参见“弦索”。

弦索 详细解释

  1. 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唐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唐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诗:“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陈毅《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簫笛弦索齐奏,气球直於苍穹。”

  2. 金元以来,北方戏曲或曲艺多以丝弦乐器伴奏,后人因以“弦索”为北曲的代称。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也称《弦索西厢》。

    明沉宠绥有《弦索辨讹》三卷。

  3. 絃索:同“弦索”。

    1.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唐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宋周邦彦《解连环》词:“燕子楼空,暗尘锁、一牀絃索。”参见“弦索”。

  4. 弹奏弦乐。

    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诗:“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絃索花奴手。”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弦索入曲》:“予幼时,犹见老乐工二三人,其歌童也俱善絃索,今絶响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惠雅善歌,絃索倾一时。”

  5. 金元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絃索”。一般多指北曲。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一》:“於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絃索。”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三:“数年以来,如双珠之崑腔,润宝之絃索,并有盛名。”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明清两朝,南曲为盛,中清以后,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辞絃索诸调,声益变而辞益纷。”参见“弦索”。

弦索 详细释义

弦索,指的是乐器上的弦,多用作弦乐器的总称。另外也可表示弹奏弦乐。金、元以来常称用琵琶、三弦等弦乐伴奏的戏曲、曲艺为“弦索”,一般多指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