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同邑

[tóng yì]  

同邑 基本解释

[tóngyì]

同县。《汉书·贾谊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元瑞曾得祕本,后归之同邑章无逸。”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九章第七节:“1876年,他执贽于同邑学者朱次琦门下,治程朱兼及陆王理学三年。”

同邑 详细解释

  1. 同县。

    《汉书·贾谊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元瑞曾得祕本,后归之同邑章无逸。”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九章第七节:“1876年,他执贽于同邑学者朱次琦门下,治程朱兼及陆王理学三年。”

同邑 详细释义

同邑,同县。《汉书·贾谊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元瑞曾得祕本,后归之同邑章无逸。”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九章第七节:“1876年,他执贽于同邑学者朱次琦门下,治程朱兼及陆王理学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