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长史

[zhǎng shǐ]  

长史 基本解释

[zhǎngshǐ]

1.官名。秦置。西汉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属官均设长史,后历代相沿。

2.孙权长史。--《资治通鉴》

长史 详细解释

  1. 官名。

    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至清,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理府事。参阅《通志·职官六》、《清通典·职官十》。

长史 详细释义

官名,长史是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长史最早设于秦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亦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魏晋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唐代州刺史下亦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亦称为别驾;但大都督府的长史则地位较高,甚至会充任节度使。明清时代的长史设于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之政令。参阅《通志.职官六》﹑《清通典.职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