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子时

[zǐ shí]  

子时 基本解释

[zǐshí]

旧式计时法指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的时间。

子时 详细解释

  1. 旧时计时法指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的时间。

子时 近反义词

子时 详细释义

子时指一天中离太阳最远的时段,即23:00~01:00,正子时为午夜24:00,相对于正午时中午12:00。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一年之中,冬至所在月,称子月,即夏历十一月。但周朝历法以子月为正月、元月、一月,但《史记》中只换算月份为夏历,年号不变换。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