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沈着

[shěn zhe]  

沈着 基本解释

[shěnzhe]

1.亦作“沉著”。亦作“沉着”。谓着实而不轻浮。

2.犹沉溺。

3.不慌不忙;镇静。

4.医学用语。非细胞性的物质(色素、钙质等)沉积在有机体的组织中。

5.见“沉著”。

沈着 详细解释

  1. 亦作“沉著”。亦作“沉着”。谓着实而不轻浮。

    唐元稹《法曲》:“明皇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沉著。”宋范成大《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诗:“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沉著。”明何景明《明月篇》序:“僕始读杜子七言诗歌,爱其陈事切实,布辞沉著,鄙心窃效之。”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引作“沉着”。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七:“﹝永叔﹞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自信者常沉著,而骄傲者常浮扬。”

  2. 犹沉溺。

    宋沉作喆《寓简》卷七:“况沉著於爱欲之中,而可以语学道乎!”

  3. 不慌不忙;镇静。

    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杨朔《海天苍苍》:“你想不到一个孩子会在战斗里有多么沉着。”

  4. 医学用语。非细胞性的物质(色素、钙质等)沉积在有机体的组织中。

  5. 见“沉著”。

沈着 近反义词

沈着 详细释义

吴亚贵(1921-1952),福建省莆田县秀屿乡栖梧村人。1921年1月出生,1950年10月参加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9师175团四连班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赴朝参战,参加了第二次、第五次战役等。1952年3月在朝鲜东海岸防御作战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