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阳秋

[yáng qiū]  

阳秋 基本解释

[yángqiū]

1.指孔子所著《春秋》。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为“阳”。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清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定哀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

2.史书的通称。宋梅尧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清孙枝蔚《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

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譙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

4.指年龄。《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阳秋 详细解释

  1. 指孔子所著《春秋》。

    晋时因避晋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改春为“阳”。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清钱谦益《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定哀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

  2. 史书的通称。

    宋梅尧臣《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清孙枝蔚《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

  3. 谓褒贬。

    《晋书·褚裒传》:“譙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

  4. 指年龄。

    《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