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清肃

[qīng sù]  

清肃 基本解释

[qīngsù]

1.清正严明。

2.清平宁静。

3.清净严肃。

清肃 详细解释

  1. 清正严明。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先寺》:“﹝东平王﹞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旧唐书·良吏传上·韦仁寿》:“仁寿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明张居正《答赵汝泉书》:“近来吏治,颇为清肃。”《红楼梦》第三七回:“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

  2. 清平宁静。

    汉蔡邕《太尉杨公碑》:“善否有章,京夏清肃。”《后汉书·崔寔传》:“故严刑峻法,破姦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宋司马光《苏骐骥墓碣铭》:“县多寇盗,吏卒单弱,公奬训率厉,擒馘七十餘人,闔境清肃。”

  3. 清净严肃。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僧徒清肃,诚为勤励。”《明史·朱与言传》:“家居门庭清肃,乡人有不善,惟恐与言知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由此闺阁清肃,无敢譁者。”

清肃 详细释义

1.清正严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追先寺》:“﹝东平王﹞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旧唐书·良吏传上·韦仁寿》:“仁寿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法令清肃,人怀欢悦。”明·张居正《答赵汝泉书》:“近来吏治,颇为清肃。”《红楼梦》第三七回:“皇上见他人品端方,风声清肃,虽非科第出身,却是书香世代,因特将他点了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