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骚骚

[sāo sāo]  

骚骚 基本解释

[sāosāo]

1.急迫的样子。

2.形容大风的声音。

骚骚 详细解释

  1. 行动急疾貌。

    《礼记·檀弓上》:“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盖犹犹尔。”郑玄注:“谓大疾。”宋黄庭坚《寄裴仲谟》诗:“骚骚家治具,夫子且归沐。”

  2. 愁思貌。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聊假日以须臾兮,何骚骚而自故。”王逸注:“言己思年命欲暮,愿且假日游戏须臾之间,然中心愁思如故,终不解也。”

  3. 寂寞凄凉貌。

    唐姚合《秋日书事寄秘书窦少监》诗:“秋气日骚骚,星星双鬢毛。”宋张耒《南征赋》:“曰厚土之瀰漫兮,予骚骚无以为家。”

  4. 象声词。风声。

    《文选·张衡<思玄赋>》:“寒风凄其永至兮,拂穷岫之骚骚。”吕向注:“骚骚,风声。”一说,风强劲貌。李善注:“骚骚,风劲貌。”唐吴融《风雨吟》:“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清姚鼐《题唐人关山行旅图》诗:“耳边不断风骚骚,猿鸟悲啸兕虎嗥。”

  5. 象声词。风吹树木声。

    唐徐凝《莫愁曲》:“玳瑁牀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唐李德裕《述梦诗四十韵》:“花光晨艳艳,松韵晚骚骚。”

  6. 象声词。风激水沫声。

    南朝梁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黯黯连障阴,骚骚急沫响。”

  7. 象声词。虫鸣声。

    宋张耒《寒蛩》诗:“寒蛩振翼声骚骚,夜深月影在蓬蒿。”

骚骚 详细释义

骚骚,急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