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消纳

[xiāo nà]  

消纳 基本解释

[xiāonà]

处理和容纳(垃圾、废弃物等):解决好城市垃圾的清运和~问题。也作销纳。

消纳 详细解释

  1. 归纳。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圣武记>叙川楚教匪谋篇尚未尽善》:“魏君《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八篇,病在逐事登记,而无去取,无提掇消纳虚实布置之法,以致头绪不甚明显,綫索不甚清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其肇因虽有万端,消纳言之,政治之无条理及立宪之假筹备所产出之结果已耳。”

  2. 消受,容纳。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已为汝买椶若干,买酒若干,买肉若干……啟户视之,纍纍俱在,无可消纳,竟与众共餐。”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前者以移民於蒙古、新疆之广大无人境地,消纳长江及沿海充盈之人口为目的。”茅盾《苏嘉路上》一:“夜色愈来愈浓,嚷嚷然推着挤着的这一行列终于都进了站台,消纳在车厢里。”

  3. 销售。

    孙中山《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试问欧美於此世界中,将向何处觅消场,以消纳战争时储节所赢之如许物产乎!”孙中山《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凡商业国,无不觅中国市场,以为消纳各国餘货之地。”

  4. 消耗,耗去。

    茅盾《追求》二:“后来看表,才知道早得很,便又睡下,这一次,却消纳了整个的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