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圆明园

[yuán míng yuán]  

圆明园 基本解释

[yuánmíngyuán]

清代皇帝的宫苑。建于清康熙中至乾隆初。在今北京海淀区。与长春园、万春园(也叫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分朝寝区、后湖区、福海、后湖北小园等园区。有西洋楼、万花阵、大水法、上下天光、万方安和、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四十多处胜景,素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洗劫,仅存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明园 详细解释

  1. 清代名园之一。遗址在北京海淀附近。原为明代故园。

    康熙四十八年赐予胤禛(雍正)。雍正即位后大加扩建,乾隆踵其事,至嘉庆始建成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总称“圆明园”。园地周围广达二十余里,半水半陆,园景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的特点,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烧。今仅存残迹。

圆明园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