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六律

[liù lǜ]  

六律 基本解释

[liùlǜ]

1.黄钟,

2.大吕(#C),

3.太簇,

4.夹钟(#D),

5.姑洗,

6.中吕,

7.蕤宾(#F),

8.林钟,

9.夷则(#G),

10.南吕,

11.无射(#A),

12.应钟,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六律 详细解释

  1. 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司马贞索隐:“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宋司马光《答景仁论养生及乐书》:“调六律、五声、八音、七始,以形容其心。”参见“十二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