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四六

[sì liù]  

四六 基本解释

[sìliù]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骈文以“四六”为称,盖始见于此。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六:“本朝四六以刘筠、杨大年为体,必谨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参见“駢文”。

四六 详细解释

  1. 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

    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也称四六文或四六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骈文以“四六”为称,盖始见于此。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六:“本朝四六以刘筠、杨大年为体,必谨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参见“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