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觱发

[bì fā]  

觱发 基本解释

[bìfā]

1.风寒冷。

2.即觱篥。

3.觱沸。泉涌出貌。

觱发 详细解释

  1. 风寒冷。

    《诗·豳风·七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毛传:“觱发,风寒也。”马瑞辰通释:“《説文》:‘滭,滭冹,风寒也。’……滭冹盖本字,《毛诗》作觱发,叚借字也。”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一条之枯,不损繁林之蓊蔼;蒿麦冬生,无解觱发之肃杀。”明唐志契《绘事微言·雪景》:“画雪最要得觱发栗烈意,此时虽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清邵长蘅《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北风觱发短后衣,萧条中野行人稀。”郑泽《登楼叹》诗:“胡沙惊飞眯我目,胡风觱发寒我臆。”

  2. 即觱篥。

    明杨慎《升庵经说·觱发》:“以字言之,觱,羌人吹角也,其声悲惨,冬日寒风骤发,其声似之……总不若谚云:‘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正谓风吹篱落,其声似觱栗,与诗意合。觱发,今俗名头管,乐书名风管,又可证焉。”参见“觱篥”。

  3. 觱沸。泉涌出貌。

    宋苏轼《泂酌亭诗》:“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

觱发 详细释义

觱发是汉语词汇,拼音bìbo,指风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