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逆鳞

[nì lín]  

逆鳞 基本解释

[nìlín]

1.倒生的鳞片。

2.鲫鱼的别名。

逆鳞 详细解释

  1. 倒生的鳞片。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古人以龙比喻君主,因以触“逆鳞”、批“逆鳞”等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旧唐书·苏世长韦云起等传赞》:“不有忠胆,安轻逆鳞。”宋陆游《野兴》诗之三:“虚名仅可欺横目,戇论曾经犯逆鳞。”《花月痕》第一回:“做文章不中有司绳尺,言语直触当事逆鳞。”柯灵《香雪海·母与女》:“胳膊拧不过大腿去,她再强也不敢批这些人的逆鳞。”

  2. 鲫鱼的别名。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水族·鲫》:“鯽鱼一名鮒,熊氏谓之逆鳞。”

逆鳞 近反义词

逆鳞 详细释义

巨龙脖子下都有巴掌大小的一块白色鳞片,呈月牙状,即俗称逆鳞(汉语拼音:nìlín)。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血液从巨龙心脏的主血管涌出在白色鳞片这里分散到各支血管。脾气再好的巨龙一旦被触及逆鳞,立刻就会象火山爆发一样散发出无限龙威。每个人或许也有个“逆鳞”不可触摸。逆鳞一词在游戏、音乐、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