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元良

[yuán liáng]  

元良 基本解释

[yuánliáng]

1.大善,至德。

2.太子的代称。

元良 详细解释

  1. 大善,至德。

    《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孔传:“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諫辅。”蔡沉集传:“元良,微子也;諫辅,比干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剥丧元良,凌辱神主。”清黄遵宪《三哀诗·哀唐韨臣明经》:“今当尧舜朝,益宜简元良。”董必武《挽陈毅同志》诗:“久被病魔折,元良竟丧生。”

  2. 太子的代称。

    《礼记·文王世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南朝梁沉约《立太子恩诏》:“元良之寄,有国莫先,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太宗以元良未立,虽意在真宗,尚欲遍知诸子。”《清史稿·世祖纪二》:“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燁,佟氏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