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节略

[jié lüè]  

节略 基本解释

[jiélüè]

1.概要;摘要:讲演稿的~。

2.省略:文章的后一部分~了。

3.外交文书的一种,用来说明事实、证据或有关法律的问题,不签字也不用印,重要性次于照会。

节略 详细解释

  1. 概要;摘要。

    宋苏轼《申明户部符节略赈济状》:“右臣窃详户部符内,止是节略行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年兄,你便写起一张呈子节略来。”鲁迅《书信集·致王志之》:“讲演稿的节略,须给我看一看。”

  2. 删节省略。

    元德异《<坛经>序》:“惜乎《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六祖大全之旨。”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右子渊所纪古今书籍梗概,颇为简明,大都本马氏《通考》所载而节略之。”

  3. 外交文书的一种。用来说明事实、证据或有关法律的问题,不签字也有用印,重要性次于照会。

    清薛福成《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曾纪泽﹞仅与外部互书节略存卷,旋即交卸回华。”梁启超《中国国债史》:“时李鸿章力主贷法之议,而今上大反对之,英相沙侯亦电英使,使严詰总署食言之咎,总署正踌躇不决,而法使之节略至,凡五条。”

节略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