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三后

[sān hòu]  

三后 基本解释

[sānhòu]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穀,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5)指周公、君陈、毕公。《书·毕命》:“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毕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伯夷、禹、后稷。《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植嘉穀。”(7)指夏桀、殷辛、周幽王。《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及三后,媱妃乱主。”张载注:“三后,夏、殷、周也。”刘良注:“三后,桀、紂、幽王。”(8)指汉之宣帝、景帝、文帝。《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注:“三后,谓宣、景、文也。”

2.指汉代的三个皇后。《后汉书·王畅传》:“三后生自新野。”李贤注:“光烈皇后、和帝阴后、邓后,并新野人。”

三后 详细解释

  1. 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

    《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於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穀,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5)指周公、君陈、毕公。《书·毕命》:“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毕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伯夷、禹、后稷。《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植嘉穀。”(7)指夏桀、殷辛、周幽王。《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及三后,媱妃乱主。”张载注:“三后,夏、殷、周也。”刘良注:“三后,桀、紂、幽王。”(8)指汉之宣帝、景帝、文帝。《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注:“三后,谓宣、景、文也。”

  2. 指汉代的三个皇后。

    《后汉书·王畅传》:“三后生自新野。”李贤注:“光烈皇后、和帝阴后、邓后,并新野人。”

三后 详细释义

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