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服制

[fú zhì]  

服制 基本解释

[fúzhì]

1.古代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

2.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

3.指服丧。

4.服装样式。

服制 详细解释

  1. 古代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夫人不得以燕饗,公以庙;将军大夫不得以燕饗,以庙,将军大夫以朝官吏;以命士止于带缘。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敢服狐貉,刑餘戮民不敢服丝玄纁乘马,谓之服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汉书·元后传》:“且若自以金匱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璽传之万世。”

  2. 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

    《隶续·汉都乡孝子严举碑》:“为父行丧,服制踰礼。”晋陶潜《祭种氏文》:“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宋书·张永传》:“永痛悼所失之子,有兼常哀,服制虽除,犹立灵座,饮食衣服,待之如生。”

  3. 指服丧。

    明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

  4. 服装样式。

    太平天囯吴容宽《贬妖穴为罪隶论》:“韃子混乱中国,佔中国之土地,害中国之人民,改中国之服制,变中国之形容。”洪炳文《后南柯·访旧》:“咱们均係内官装束,倘至人间游歷,言语服制多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