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和氏

[hé shì]  

和氏 基本解释

[héshì]

1.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2.指怀才不遇之人。

3.借指美玉。

4.即和氏。

和氏 详细解释

  1. 楚人卞和(又称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和武王。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和氏而后识焉。”

  2. 指怀才不遇之人。

    唐刘得仁《送友人下第归省》诗:“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3. 借指美玉。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汉扬雄《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参见“和氏璧”。

  4. 即和氏。

    《吕氏春秋·异宝》:“以龢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龢氏之璧韞於荆石,随侯之珠藏於蜯蛤虖?”参见“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