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法曲

[fǎ qǔ]  

法曲 基本解释

[fǎqǔ]

一种古代乐曲。

法曲 详细解释

  1. 一种古代乐曲。

    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唐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清洪昇《长生殿·闻乐》:“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吴梅《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法曲凄凉谁按拍,不堪流涕説兴衰。”参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