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三古

[sān gǔ]  

三古 基本解释

[sāngǔ]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

2.泛指古代。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三古 详细解释

  1. 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

    《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易·繫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礼记·礼运》“始诸饮食”唐孔颖达疏:“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为下古。”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 泛指古代。

    《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明杨慎《评李杜韩柳》:“晏元献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子厚一人而已。”

  3. 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羲、献,精穷於实者籀、斯。”

三古 详细释义

现今有的史学家这样认识的。“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