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首查询 | 按拼音查询 | 按笔画查询

散地

[sàn dì]  

散地 基本解释

[sàndì]

1.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吴越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大历八年,吐蕃寇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涇州散地不足守。”

2.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宋曾巩《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况中復年未当退,又无疾病,处之散地,众谓非宜。”《明史·林聪传》:“学士商輅言聪敢言,不宜置之散地。”

散地 详细解释

  1.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

    《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李筌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何延锡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吴越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大历八年,吐蕃寇邠寧,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涇州散地不足守。”

  2. 闲散之地。多指闲散的官职。

    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慙清时。”宋曾巩《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况中復年未当退,又无疾病,处之散地,众谓非宜。”《明史·林聪传》:“学士商輅言聪敢言,不宜置之散地。”